“你能不能正经点。”李泰想了会儿又说道:“前些日子,我听说父皇和房玄龄等诸多大臣商议,要不要攻打吐蕃的事情,事情还没决定下来,也不知道后来太子和父皇说了什么,父皇又突然打消了这个时候进攻吐蕃的念头。”
李泰吃完又说道:“李正,你知道最近父皇想做什么吗?”
李泰摇头叹息,刚想说李正败家接下来的一幕让他差点咬到了自己的舌头。
“就是你的钱很容易打水漂,一文钱拿不到。”
“放心,一定能挣回来,我很有把握。”
李泰无精打采地吃了一口豆腐脑,“嗯?”
李正整了整衣襟说道:“比如说用来做嫁妆。”
程家酒坊的生意钱也拉来了一车,加上印书坊的账足足五万多贯。
带着李泰的肩膀,李正说道:“魏王殿下,这你就不知道了,一个很有钱的人会被宰,可一个带着皇家发财的人,皇家就会保护他,我可是你父皇的摇钱树。”
李正抬着钱走入家门,“胖子,不要愣着搭把手,帮我把钱抬进去。”
“光是印书坊一个月给你们皇家就有上万银钱,这可不是赋税收来的钱,而是你父皇自己的小金库。”
叫了几个村子里的村民,这才把这些银钱全部放入自家的库房。
李世民苦恼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朕还不信邪了,这里面一定有李正的事情。”
“也就是说这些钱不用放在国库中,你父皇想做什么都可以。”李正接着说道:“就比如说……”
李正来到泾阳的村口,问着许敬宗,“什么时候可以修好这一段。”
“还挺好吃的。”李泰又吃了一口。
房杜两人无奈地相看一眼。
今年这才刚刚开年,朝中的朝会也才刚刚开始。
“我怎么知道。”李正享用着油炸豆腐,“魏王殿下,吃东西的时候不要动脑子,品尝美食的机会难得。”
“投资,都是投资。”李正笑着点头。
把手中的奏章一摔,李世民发着脾气,“程咬金这个老匹夫,坏了朕的好事。”
李泰这才回过神,看着眼前满载的铜钱,很想抽自己一巴掌。
已经是贞观五年的春季,正是芒种的时节,不少壮劳力都要回去种田种粮食。
有程家的烈酒和印书坊的生意在,李正怕是这辈子都有不完的钱财。
李世民疑惑地看着手中的奏章,“李纲这是怎么了?”
“李正,你到底有没有在听我说话。”
“挣钱!”
李世民有一大堆的奏章需要批阅,盐铁税方面的事情会重点关注。
李正依旧忙活着鼓捣豆腐。
“这叫投资,战略性投资。”李正打完了账本。
“什么风险?”
看李正指着的地方,正好在一出岔道口,泾阳村口的三里外,许敬宗回答着说道:“确实属于泾阳地界,原来那些地是公主封地的一部分,现在不是都划给县侯了吗?”
李泰望着李正家的库房,有些移不动脚步,“李正,我敢保证,朝中库房里的钱也绝对没有你的多。”
“县侯这是要做什么?”
李世民想要叫李君羡问个清楚,这才想起来布置在泾阳的眼线都被拔了。
“怎么说呢,就是你看起来我在钱,其实我是在挣钱,当然了也有风险。”
李泰:“……”
李正没搭理李泰,细心地炸豆腐,把豆腐放入油锅中,看着豆腐在油锅中膨胀,变得金黄。
把一碗豆腐脑放在李泰的面前,李正又说道:“魏王殿下尝尝这个。”
王鼎低声说道:“陛下,李纲昨日去见了李正之后就闭门不出。”
拿出一份图纸,这是修路的图纸,李泰在一旁看着就看出了其中的名堂,李正做了一条捷径。
好不容易把李纲请回了长安,现如今他又不想干了。
房玄龄开口说道:“陛下,这一切和李正修路有关系?”
李泰看了一眼李正的账本,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一个月出去三万贯,李正你这修路可真是糟蹋钱啊。”
李纲回到长安之后一直闭门不出,无论谁来见他都拒绝。
李正咧嘴笑着:“把这里经营好,以后有的赚。”
李泰吃着油炸豆腐,“没想到豆腐还有这样的做法,你总能把一些寻常不起眼的食物,做得很好吃。”
这回总算是可以踏实下来,至少今年官仓里的粮食又满了。
一条十公里的路从贞观四年一直修到了贞观五年,这才完工了一半。
去年的丰收让李世民长出一口气。
房玄龄说道:“陛下这件事其实有些复杂,李正的这条路有些不一样。”
李世民回想着去年秋季,李正就说要修路来着。
如今这条路想必也快修好了。
五公里的路连接着泾阳与长安,再通过泾阳连接到官道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