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城隍庙里救乞丐
杨凡对陈不三问道:“陈爷爷!你是过来人,见多识广,经验丰富,不知下葬封土的白事,你可知道一些?”
陈不三拍拍杨凡的肩膀道:“你一个十几岁的娃,真是为难你了,这些事情交给我吧。”
杨凡深施一礼,默然拜谢。
杨凡全权委托,陈不三亲力亲为。
备祭品,说八字,算时辰,再由杨凡盖上第一把土……
夕阳柳下,天也红、水也红;河风徐来,老不动、小不动。
杨凡呆呆地看着墓碑。
爷爷生前每次站在柳树下高呼自己吃饭的模样,仿若昨日,杨凡每每回忆都难免揪心。
杨凡心道:“现在他永远的柳树下,可是再也不能叫我名了。”
陈不三道:“医老不喜欢繁文缛节。”
陈不三:“医老的经历,不是一句两句说的清的,其中曲折和苦涩,无人能懂。他既然不想说,那我就尊重他的选择。放心……以后你会知道的……会知道的。”
陈不三小声反问:“你怎么知道的?”
杨凡抱着剩余的三个包子馒头走到简易帐篷前,瞧了瞧木头,见无人答应,便自行推板入内。
很多人背井离乡,只是为了逃离这是非之地。
陈不三:“那我和你一起吧?其实我也会点武艺。”
若不是有个老头出手相救,那哑汉和另一个乞丐怕是也不能善了。
陈不三道:“他身份不简单啊。”
乞丐年纪不大,约摸十四五岁的样子,杨凡并非夜盲症,虽不能看的多真切,可借着火光也依稀看出他模样秀气。虽然脸上黑乎乎的,头发却整整齐齐,打满布丁的丐帮员工服如世界地图一样斑斑块块,可与别人比起来,显得要干净一些。
金先生说:江湖是人造成的。自然信息也该是由人传播的。
杨凡道:“你可以讲讲吗?爷爷只对我讲江湖轶问,却从不讲他自己的故事。”
杨凡:“爷爷的八字,我都不知道。”
朱青山“哦”了一声,不再多话。
杨凡道:“闯荡历练,报仇雪恨。”
在这乞丐堆里,显得鹤立鸡群,醒目的很。
听到食物和银子,有几处草墩像诈尸一样树了起来,露出五六个蓬头垢面的乞丐,全都面黄肌瘦,骨瘦如柴。
是夜,杨凡穿戴整齐,划着小木筏,逆江而上。
杨凡问道:“会不会有些寒酸?”
原本安居乐业自给自足的村里自从山匪盘踞后,生活是每况愈下,日子是一年不如一年。
青莲:“陈老头说,杨公子是打算去收几笔诊金。”
青莲敲门进屋,凑近朱青山耳语了几句。
杨凡诧异道:“为何这样说?”
那乞丐痛苦蹙眉,气喘微弱。
杨凡笑而不答,一副早知如此的神情。问道:“陈爷爷今后有何打算?”
陈不三:“我颠沛流离,潦倒一生,也该寻个地埋下了,这里既然是医老的家,那今后便是我的家了。只是不知你愿不愿意收留我?”
杨凡笑着点点头,给了小男孩两个包子,便向四周的乞丐抛食。
众乞丐看着杨凡手里的包子馒头直咽口水。
杨凡突然小声说道:“陈爷爷你和爷爷关系不一般吧?”
城隍庙里佛像坍塌,将偌大的城隍庙一分为二,便被乞丐们划分了几处区域。
杨凡道:“乐意之至。”
“对了,以后叫我二弟也不要生分了,既然叫我公子,那就叫他二公子吧。”
陈不三:“那你有何打算?”
到这打听匪帮位置的江湖人士他们不是还遇到过,比杨凡许的奖励大的都大有人在,可每次乞丐将人带到地方后,往往等到的不是奖励而是杀身之祸,成了他们加入匪帮的投名状。
杨凡摇摇头:“您还是守着岛看着家吧,我这个年龄才适合游历,于我心性有益,于我武功有益,至于您……我看的出您身受内伤,而且不是药石可愈的那种。”
陈不三突然说道:“你要提防一下朱公子。”
杨凡突然站住身道:“今晚我会出去一趟,长则三天,短则一日,去收几笔别人欠下的诊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