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4章 磁流体发电的真正意义
一场平平无奇发布会,最终带来了全世界航天领域持续几个月的震荡。
然而很少有人能想到,这一切的起点,也就是那次在金城进行的核反应堆磁流体发电测试,只能算是个副产品——
常浩南一开始研究磁流体发电的主要目的,其实是为了让冲压发动机能够跟涡轮发动机一样发电。
至于跟核反应堆扯上关系,又因此而涉及到航天领域,则完全属于插曲……
“常院士,有消息说美国正在试图通过一个新的条款,准备全方位禁止跟我们在航天领域进行官方合作。”
刑牧春快步走来,手里捏着一份刚刚打印出来的简报。
作为曾经的火箭总体工程师,尽管他早已基本离开了原来的研究领域,但仍然习惯性地密切关注着航天领域风吹草动。
常浩南正站在风洞控制室的落地窗前,凝视着眼前已经接近准备就绪的jf14风洞。
外面的气体压缩机和热交换塔正发出低沉的嗡鸣,如同巨兽蛰伏时的呼吸,偶尔还夹杂着金属热胀冷缩时产生的咔嗒轻响。
这些声音在常人耳中或许只是工业设施的嘈杂背景,但对于他而言,却构成了某种精确的韵律,就像一台庞大机器的心跳。
“意料之中。”常浩南的声音平静得像在讨论明天的天气,“之前咱们搞北斗的时候,他们就切断过原子钟供货,后来搞超级计算机,又禁售高算力cpu……”他转过身,瞄了眼旁边墙上挂着的电子钟。
距离预定的测试开始时间还有90分钟。
“当年他们还能拉上欧洲一起,现在么……”
常浩南又是无奈又是嘲讽地摇了摇头:
“前段时间整出来的那个阿尔忒弥斯计划,甚至连排他性条款都不敢加进去,还说什么,在不影响国家安全的前提下支持行业内自发性技术流动……”
说到这里,两个人不约而同地笑了出来,控制室里弥漫起一阵快活的空气。
刑牧春也跟着说道:
“不加入排他性条款,无论如何都还能维持基本的体面……要是强逼着其它国家二选一,结果最后跟着我们的国家多,那美国人可就要把最后一层底裤都输光了。”
就在二人说话的功夫,一阵电机运转的嗡嗡声突然从隔壁传来。
透过玻璃墙,能看到李敏正带着另外几个年轻工程师操作吊臂,将今天的待测设备缓缓放在风洞里面的固定架上。
这位刚刚接任第二副总师职位不久的年轻研究员在经验上仍然略显稚嫩,但却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进步着,如今已经几乎可以在风洞操作上独当一面。
在她身后,两个穿着橙色工装的技术员正趴在地上检查光纤接口,其中一人手里的激光测距仪不时发出“滴滴“的提示音。
“准备就绪!”对讲机里传来嘶哑的喊声,背景音里还能听到金属工具碰撞的脆响,“准备进行预流测试。”
测试架上,那台代号“凌霄-1改“的验证机正在预流中微微震颤——
它细长得近乎畸形,不足0.5米的直径,却有着超过9米长的机体,表面覆盖一层蜂巢状的强化陶瓷隔热瓦,在灯光下泛着哑光,像一柄出鞘的苗刀。
……
四十分钟后,安装工作终于全部完成。
李敏回到控制室,随手抹了把脸上的油汗,制服袖口在额头留下道灰痕:
“常院士,这长径比都快20了,进入超燃冲压模态之后真的不会颤振?我记着年初京航那台验证机在m6.2的时候就……”
话说到一半就戛然而止。
因为她突然意识到,从理论上讲,眼前这位好像还是京航大学的教授……
“所以加了主动抑制系统。”常浩南指向主屏幕上跳动的频谱图,指尖在某个峰值处画了个圈,“看这个极限环振荡频率,我们不仅重新设计了复合材料铺层,还在前缘埋入了4组共32个压电作动器。”他调出另一个窗口,三维模型立刻显示出机体内部蛛网般的红色应力线,“预留了30%余量。”
话音刚落,风洞突然传来闷雷般的爆鸣。
某个压力传感器警报骤然响起,红灯在控制台上疯狂闪烁。
“进气道激波脱体!”年轻工程师的喊声带着颤音,同时像猎豹般扑向控制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