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后宫琐事
太后执意,皇帝乐意,太尉不愿意管,最后王铁匠封侯一事也就过去了,说到底也就一个关內侯,影响有限。
时间很快到了八月,一声婴儿的啼哭划破长夜的寂静,隨即被淹没在宫人们慌乱的脚步声中。
“皇后出血不止!快传太医!”
“公主殿下脸上有伤,速取药膏来!”
长秋宫椒房殿內外灯火通明,太医令带著三名御医疾步冲入產房,宫女们端著热水和药汤进进出出,血腥气混著药味在殿內瀰漫。寇淑站在廊下,目光沉沉地盯著那扇紧闭的殿门。
直到天光微亮,太医令才满身是汗地出来,寇淑让閒杂人员离开,看向太医令,太医令稟报:“太后,皇后娘娘性命无碍,但——“
“但什么?”
“此次难產,出血甚多,今后恐怕———”太医令声音越来越低,“子嗣艰难。”
寇淑闭了闭眼,微微頜首,“此时不得外传,后果你是知道的!”
太医令微微颤抖,“诺!”
又过了一会,乳母抱著强裸中的小公主过来,婴儿右颊上一道红痕触目惊心,像被什么利器擦过似的。刘裕心头一颤,伸手想摸,又怕碰疼了她,最终只是轻轻碰了碰女儿的小手。
“陛下別担心。”乳母连忙道,“太医说了,这伤痕浅,用玉容膏养上一年半载就能淡去。”
刘裕点点头,转头看向纱帐后虚弱的耿皇后。她的脸色惨白如纸,连嘴唇都没了血色,见他进来,勉强扯出一丝笑:“陛下————“”
“姝儿別说话。”刘裕坐到榻边,握住她冰凉的手,“你好好休息。”
耿皇后却红了眼眶:“妾身没用,没能给陛下生个健康的皇子———“”
“胡说什么!”刘裕打断她,“生儿育女本就是看运气,这一次不行还有下一次,皇后所出乃是朕的嫡长女,是天底下最尊贵的公主!”
寇淑站在一旁,看著儿子强作镇定的侧脸,心中暗嘆不出三日,皇后难產,勉强剩余一女的消息便如野火般传遍洛阳。
最先上奏的是光禄大夫徐举:“臣闻皇后產女伤身,恐嗣君不广,请陛下选良家子充掖庭,以广继嗣。”
紧接著,耿皇后的堂伯,也是公主之女耿宝竟然直接上书:“臣侄女体弱,恐难再育。臣族中有淑女耿嫣,年方十五,德容兼备,愿充后宫。”
“荒唐!”刘裕直接摔了奏章,“朕的女儿才出生三天,他们就急著塞人进来?!”
寇淑拾起奏章,淡淡道:“大臣们各有算盘,意料中事!”
“什么算盘?不就是看阿姝生女不顺,急著分宠吗!”刘裕气得来回步,“还有耿家,阿姝拼死为朕生女,他们倒好,转头就要送新人来取代她!”
寇淑忽然笑了:“陛下终於看明白了?这就是后宫。”
“母后当年也遇到这种事?”
“你父皇身体不好,但十六岁那年,也选了八个良家子,我儿身体健壮,大臣们早就等不及了,反正要选秀,过一段时间,先遂选几人吧!”
“孩儿会按照母后的教导,仔细筛选,不同出身的人在宫中都会有代表!”
寇淑点点头夜深人静时,刘裕独自来到长秋宫,耿皇后正倚在榻上喝药,见他来了,连忙让宫女扶她起身。刘裕挥手屏退眾人,亲自坐到榻边餵她。
药碗见了底,耿皇后忽然抓住他的袖子,泪如雨下:“陛下,妾身听说叔父要送堂妹入宫?”
刘裕手一僵,隨即安抚道:“別听他们胡说,朕不会答应的。”
“可妾身这身体,很虚弱—·以后,以后,恐难再有身孕!”耿皇后哽咽道,“太医说,能保住性命已是万幸—.”
刘裕將她搂进怀里,感觉她的肩膀瘦得手。才短短几日,那个英气明媚的將门之女就像被抽走了精气神似的。
“阿姝,自光武中兴以来,除了光烈皇后和母后,马、竇、邓三后全部无子,她们不也坐稳了位置吗?本朝与前汉不同!”
耿皇后一愜,“母后很早就意料到这一点,母后曾说过,未来阿姝身边的人若是得幸有子,也可为皇后养子!”刘裕轻抚她的后背,“无论以后如何,朕的太子都是你的儿子!”
耿皇后抬起头,泪眼中闪过一丝光亮-次日朝会,刘裕当眾宣布:“皇后產后需静养,公主周岁前,朕不纳新人。”
当晚,刘裕做了一个梦,梦里他的小公主长大了,右颊的伤痕变成了一道挣狞的疤,
哭著问他:“父皇,为什么他们都说儿臣是灾星?说母后因为生我才———“”
刘裕惊醒过来,发现枕边已湿了一片,他披衣起身,来到偏殿。乳母正抱著熟睡的公主,见他来了要行礼,被他制止。
“给朕抱抱。”
小婴儿在父亲怀里咂了咂嘴,那道伤痕在烛光下依然刺眼,刘裕却觉得,这是女儿拼死来到世间的勋章。
“传旨。”他忽然对值夜的中常侍说,“即日起,普封公主为长乐公主,食邑三千户。”
中常侍震惊地抬头一一这可是皇子才有的待遇!
“再告诉太医署。”刘裕的声音在夜色中格外清晰,“全力医治皇后,若有人敢嚼舌根—..”
他没有说完,但中常侍已经嚇得跪伏在地。
但即便如此,刘裕还是很恼火,朝堂上,大臣们仍在为选拔良家子入宫之事爭论不休;后宫之中,耿皇后產后虚弱,一直恢復不好,有些鬱鬱寡欢;就连他最信任的几位近臣,近来也频频暗示他该“广纳嬪妃,以固国本”。
“陛下,该用膳了。”中常侍小心翼翼地提醒。
刘裕烦躁地挥了挥手:“放著吧。”
案几上的奏章堆积如山,他隨手翻开一份,又是光禄大夫徐举的摺子,洋洋洒洒数千言,核心意思仍是劝他选秀。他冷笑一声,將奏章丟到一旁,又拿起另一份,是寇安关於凉州军务的急报。
“念给朕听。”他头也不抬地说道。
殿內一时寂静。刘裕这才想起,今日当值的文书郎告假,身边只有几个不识字的宦官和王秀儿在伺候。
他揉了揉眉心,正想作罢,却听一个轻柔的声音响起:“凉、凉州刺史报,羌人自益州出,骚扰陇西三县—“
刘裕猛地抬头,只见王秀儿跪坐在案几旁,双手捧著奏章,一字一句地念著。她的声音不大,却格外清晰,虽然偶尔会停顿一下,但竟能將这份军报读出七八分意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