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82章 不夜城  大汉:我是皇太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82章 不夜城

皇帝刘裕身著常服,负手而立,身旁站著太尉虞翊、司徒刘熹、卫將军耿溥、中领军將军庞参等一眾重臣。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校场中央那几件被黑布遮盖的物件上一一那是太后寇淑亲自督造的新式火器。

“母后,您这是要给我们看什么?”刘裕低声问道。

寇淑微微一笑,抬手示意。两名工匠上前,小心翼翼地揭开黑布一桿造型奇特的火静静躺在木架上。

它与寻常火截然不同:枪管更长,尾部装有一个精巧的铜製机关,枪身侧面还刻著细密的膛线。旁边摆放著几枚锥形铅弹,弹底凹陷,形如米粒。

“此物,本宫称之为雷击枪。”寇淑的声音不疾不徐,“射程三百步,百发百中。”

卫將军耿溥十分惊讶,他立刻有些怀疑的问道:“太后,寻常火射程不过百步,且十发之中能有三四发打响已是万幸。这”

寇淑没有解释,只是对工匠点了点头:“试枪。”

第一名工匠拿起传统的燧发枪,装药、填弹、压实,然后瞄准百步外的木靶,第一次打火没有成功,第二次打火成功,“砰!”

白烟腾起,铅弹呼啸而出,正中靶心,大臣们微微頜首一一少府製造的燧发枪越来越精良了,有这等精良的火器,大汉保证对周边的强势。

第二名工匠上前,拿起那杆“线膛枪”,他先將锥形铅弹放入枪口,用通条轻轻一推,铅弹便滑入枪管底部。接著,他扳动枪尾的击锤,瞄准三百步外一一足足是先前三倍距离一一的另一块木靶。

“轰!”

一声比先前更为清脆的爆响,远处的木靶应声而碎!

校场上一片死寂。

太尉虞翊猛地站起身:“果有三百步?!这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寇淑淡然道:“过一会自会告知太尉!”

她顿了顿,“再试连发。”

工匠再次装弹,击发,这一次打火成功,“轰!”一一二百八十步外的草人应声倒地第三次装弹,击发,第一次没成功,第二次还是没成功,但第三次成功,“轰!”—

一三百步外的陶罐炸得粉碎。

第二桿枪的射程远超第一桿枪,最远甚至射穿了三百五十步外的皮甲,兴奋无比的虞谢抢先接过那把线膛枪,不过火器的余热,观看其膛线,看到里面的膛线,又看到形状怪异的子弹,不由得感慨,这格物学真是研究得太透彻了!

就在眾臣震惊之际,寇淑又命人取来第二件武器—一桿外形与燧发枪相似,但击发机构截然不同的火。

“此枪用新制火帽击发,无需燧石,本宫名之雷击枪!”

工匠演示时,眾人看得分明:枪尾处装著一个铜製小帽,扣动扳机时,击锤砸在火帽上,瞬间引发火光,“砰!”

然后更换火帽,再次射击,“砰!”

连续十枪,枪枪命中,没有一次哑火!

大中领军將军庞参激动得鬍鬚直颤:“太后,这、这火帽是何物?为何能百分百击发?”

寇淑唇角微扬:“此物名雷汞,受撞击即爆,”她扫视眾臣,“燧发枪尚有哑火之患,此枪却永无此忧。”

耿溥死死盯著那杆火帽枪,忽然问道:“太后,此物可能量產?”

寇淑意味深长地看了亲家一眼:“量產当然可以,只是具体如何製作,还需要探索一些时日!”

“若是汉军全部装备了这等百发百中,还能射程三百步的火器,天下的贼寇再也不是大汉的对手!”

寇淑笑了笑,“目前射击速度还慢了一些,现在已经有好几种后装方案,不过都有一些问题,但堪用的后装枪也快了,到那个时候,大汉的火器才算基本完善,朝廷也可以解除燧发枪的禁令!”

“母后,朝廷真可以解除火器禁令?”

“燧发枪看几眼就可以仿製,不管是贼寇还是天下黔首,都有不少人悄悄打造,而火药也不算难制,民间已经有不少武器,只是与官府的机制火药差距颇大,射程不足!

而边疆地区蛮夷叛乱不断,边民不时有死伤,还不如解除燧发枪禁令,允许边民持有,到时候出现叛乱,顷刻间可以拉起一只平叛大军!”

“若是边民叛乱怎么办?”

“不是有这这些新枪吗?新枪製作难度很大,需要用到特殊的机械和物品,一般人根本得不到,朝廷想控制自然容易许多!”

皇帝想了想,缓缓点头,官军的火器射程三百步,民间射程几十步,官军要镇压太容易了,確实没必要封锁得太死,也封锁不住—

校场旁的凉亭內,寇淑命人奉上茶点,与眾臣细说其中原理,“膛线之理,源於观察旋风。”她蘸著茶水在石桌上画出一道螺旋线,“铅弹旋转飞行,方能稳定致远。”

“新弹之形,则是效法鱼梭。”她又画出一个锥形,“前尖后空,受火药衝击时弹底膨胀,紧贴膛线。”

太尉虞翊听得入神,忍不住问道:“太后如何知晓这些?”

寇淑放下茶盏,目光悠远:“多多格物自然就能知晓——”她顿了顿,“比如这新弹之行形,乃是本宫观察箭矢飞行所得。”

眾臣面面相。这些道理说来简单,可满朝文武,谁曾想过將旋风、鱼梭、箭矢与火联繫起来?

寇淑的声音忽然转冷:“天下士人整天那么多仁义之理,须知只有强大之国力,方能可以让那等人夸夸其谈,而若想拥有强大之国力,必须推崇格物致知,此乃是强国之本!”

还不等大臣反应,刘裕躬身道,“母后所言甚是,儿臣受教!”

大臣们见皇帝都说了,而且新型火器的威力太过嚇人,哪怕有个別人有想法,但还是躬身施礼,谁让这位大汉太后確实有说这番话的本钱呀!

当第一支米涅枪在三百步外精准击碎木靶的消息传遍洛阳时,整个洛阳士人为之震动。而当传闻朝廷正在试製射程六里的“神威大將军炮”时,那些曾经对格物之学之以鼻的儒生们,终於坐不住了。

“三百步!那可是三百步啊!”太学生孟玄抓著同窗的袖子,声音发颤,“胡人最好的弓手,最多也只能射一百五十步!”

“听说那炮更可怕,”另一名太学生低声道,“六里之外,城墙崩塌,人马俱碎“

2

太学博士们面面相,很多人意识到一一当各种优良农作物不断出现,当火器的射程远超弓箭,当格物之学能实实在在地让大汉军队所向披靡时,再想否定格物学,已经彻底做不到了,现在必须要融合,彻底实现格物学与儒学的融合,儒学才有真正的未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