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85章 合法性  大汉:我是皇太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85章 合法性

夜风微凉,星河璀璨。寇淑手持一架青铜望远镜,轻轻调整镜筒,对准了天穹上那轮皎洁的明月。

“皇帝,请看。“她將望远镜递给刘裕。

少年天子好奇地接过,眯起一只眼晴,凑近镜片“这?!

镜中的月亮,並非文人诗中那般光滑如璧,而是布满坑洼,沟壑纵横,宛如一张苍老的脸。刘裕惊得后退半步,几乎失手摔落望远镜。

“母后,月亮怎会如此?“

寇淑微微一笑:“陛下以为,月亮该是何等模样?

刘裕语塞。他自幼读的是“皎皎白月,玉盘无瑕“,何曾想过天穹之上的真相竟是这般?

寇淑拍了拍儿子的手,“我儿隨我来!”

“这是格物院用望远镜观察测绘的《月面全图》。“图上密密麻麻標註著环形山、裂谷与平原,与文人诗中“皎皎如盘“的月亮截然不同。刘祜凝视著图纸,指尖不自觉地摩著那些凹凸的墨跡。

“当年本宫初见此图时,长时间难眠!“寇淑的声音带著几分冷意,“若月亮不过是块坑洼巨石,那天上的星辰呢?它们为何发光?为何运转?所谓日食、

荧惑守心、五星连珠这些东西,究竟是天意示警,还是寻常星象?“她顿了顿:“天有没有意识?谁也不知道。“

夜风掠过灵台,吹动皇帝的衣袍。刘裕忽然感到一阵莫名的寒意一一若天无意识,那“天命“又从何谈起?

“母后是说————:“他声音微颤,“所谓天命全是虚妄?““

“未必全假,但绝不可靠。“寇淑收起望远镜,“王莽篡汉时,纬说他当代汉';光武中兴时,纬又说他'当復兴'一一这天命,到底听谁的?“

她冷笑一声:“说到底,天命纬不过是当权者稳定统治的工具。“

走下灵台时,寇淑忽然问道:“陛下觉得,格物学对大汉有用吗?

“自然有用!“刘裕不假思索,“火器平叛,军舰运粮,,永元稻一皆是格物之功,而母后所言之蒸汽机更是潜力无限!“

“那若有人禁止格物呢?“

“这——“皇帝一愣,“岂非自断臂膀?“

本书首发1?1???.???,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寇淑点头:“正是。格物学对天下太有用,我们不可能禁止,也禁止不了。“

她停下脚步,望向远处的洛阳城:“可一旦格物大兴,人们迟早会问一一若月亮不过是坑洼之石,那天命又算什么?“

刘裕沉默,他忽然明白了母后的深意一一与其等天下人质疑天命,不如先发制人,將皇权的根基从“天授“转向“民授“,这就需要做一做样子,三老会议原来是此等目的!

“皇帝可曾想过,“寇淑忽然开口,声音低沉而清晰,“为何王莽能篡汉,

而光武又能復汉?“

“因为——天命无常?“他试探著回答。

寇淑摇了摇头,“高皇帝出身贫寒,一直没办法解释为什么这天下就该是刘家的,不管是斩白蛇起义,还是各种祥瑞,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亦或是光武皇帝的纬,都不行!

原因很简单,天下人不是笨蛋,他们知道刘氏天子在骗人,所以大汉天子能骗,野心家也能骗,代汉当涂高,王莽偽装圣人搞禪让,可以说上有政策,上有对策。

而光武能復汉,则是因为天下人发现王莽这个圣人是偽君子,他上台不仅不能让天下变好,反而越搞越糟,当初天下人拋弃大汉有多快,想念大汉就有多深,恰好光武皇帝雄才大略,利用好了这个机会,重建大汉江山!

但光武皇帝还是解决不了刘氏家族统治合法性这个最根本的问题,纬之说太过玄幻,天人感应又太过牵强附会。

这些年三代天子早天,水旱灾害不断,可谓乱象不少,当年支持王莽篡汉的古文学派又一次崛起,就是此因,故本宫为了我儿的江山,不得不拉拢军士,严厉打击天下士人,但此法还是不能破局,若是想不出好办法,王莽那般的乱臣贼子又要冒出来!“

皇帝听完,只觉得头皮发麻,寇淑笑著说道,“所以本宫换了一个说辞,暴秦虐民,高皇帝救民於水火,万民拥戴,自然得为天子,歷代汉代君王励精图治,继续获得万民拥戴,大汉的天命维持,而一旦天子胡乱作为,就有王莽篡汉,如此就说得通了!”

刘裕点点头,寇淑接著说道,“但此说还是解决不了一个问题,大汉皇帝如何一直干下去,本宫思前想后,终於拿出了《理想国》,有了这个,我儿和后代天子就有五根支柱!”

“还请母后细言!”

寇淑拿出了五块镇纸,在御案上排成五角“第一柱,思想之柱。“她將第一块镇纸推向前,“《理想国》说'执政为民”,不是空话,你我母子做了这么多事情,哪一条不是为天下万民?一定要让天下人相信,汉室永续非因天命,而在万民拥戴。“

指尖划过第二块镇纸:“第二柱,政治之柱,三老院看似分权,实为牢笼。

天下豪强入了议政堂,又得到了天子的礼遇一一他们就和大汉捆绑在一起,他们敢保证改朝换代后,他们会继续议政吗?不能!“

第三块镇纸被又被推了出来:“第三柱,经济之柱。国债就像缠丝,朝廷借得越多,豪强们就绝不能容忍乱臣贼子取代大汉天子,没听说新朝会归还旧朝国债的——.“

“第四柱,“寇淑拿出了一块新镇纸,“军事之柱,大汉新式火炮射程已达六里,新式火可达三百步,哪天若有豪强不安分,朝廷完全可以镇压—“

最后一块镇纸又被寇淑推了出来:“第五柱,利益之柱,秋黄的金矿越来越多,扶南的稻米一年三熟,丝绸之路收益不菲,朝廷带著豪强发財,他们自然拼命维护这个朝廷。“

“只要五根铁柱搭得牢,大汉的统治就永远不会灭,就算有人冒出来篡汉,

刘氏子弟也有捲土重来的机会,但代价也不小。

寇淑缓缓说道,“皇帝一定要在执政为民上大做文章,要让天下人都知道天子礼贤下士,克已奉公,不事奢华,绝不会轻易大兴土木。

皇帝还同时做到了家宅安寧、君臣和睦,如此哪怕天下不得大治,汉家天子也不会失德,乱臣贼子想篡夺汉家江山也必然困难重重!

刘裕沉默片刻,忽然道:“母后,光武皇帝废太子刘疆,改立明帝,难道不是明智之举?若有聪慧皇子,难道不该立贤?“

“皇帝可知,光武皇帝为何能废刘疆而立明帝?“

刘裕思索道:“因明帝贤能。“

寇淑摇头:“因光武皇帝名为中兴,实为开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